伊利盆地地层岩性界面与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关系
伊犁盆地地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端,是天山造山带中塔里木盆地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挤压而形成的大型山间断陷—拗陷复合型盆地.盆地的基底由元古界和古生界构成,主要成分为石炭纪和二叠纪的海、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和海西期中晚期的酸性侵入岩,铀丰度较高,为盆地内的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盆地盖层由地层沉积序列较为完整的中新生界陆相沉积岩组成,自下而上有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陆相碎屑岩建造,下中侏罗统水西沟群含煤碎屑岩建造,白垩系红色陆相碎屑岩建造,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红色磨拉石建造.其中水西沟群(J1-2sh)是盆地内的产铀层位(王保群,2002),其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蚀源区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花岗岩,其铀含量高出砂岩克拉克值2.9×10-6约3~5倍.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来探讨伊犁盆地地层岩性界面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
砂岩型铀矿 成矿作用 地层岩性界面
晏文权 宋昊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264-265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