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不拉组的历史演化
甲不拉组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分布甚广,其沉积时期代表印度北缘相对稳定的阶段(胡修棉等,2017).在阅读文献时,发现其名称不一致,有“加不拉”、“甲不热”、“甲不拉”等.即使一字不同,也可能代表着不同的地层及时代,如“甲不拉组”与“甲查拉组”,故有必要对“甲不拉组”一词的来源及历史进行梳理.现在所称的甲不拉组,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57年,当时称“加不拉组”,其建组剖面位于江孜县龙马区加不拉的北面山沟。当时西藏地质局煤田地质队将江孜一带加不拉等地的三个“建造”综合成一个“岩系”,命名为“加不拉岩系”,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一晚侏罗世。三个“建造”自下而上分别为“富含黄铁矿之页岩建造”、“页岩一石英岩建造”和“灰质一页岩建造”。前两者又称“下加不拉岩系”,后者又称“上加不拉岩系”(王义刚等,1976)。原义指岩性以灰黑色页岩为主含较多的硅质和钙质的地层(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1997)。
甲不拉组 地层发育 地质特征 历史演变
李青 高建国 范宇航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315-316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