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天山土屋斑岩铜矿绿泥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勘查意义

随着地表的矿产资源日益开发,隐伏矿床的勘查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覆盖区矿床,特别是深部隐伏矿床,传统的找矿方法有时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隐伏矿体勘查的准确性,从而建立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高效的矿产勘查标志体系.近些年来,蚀变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研究发现蚀变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不仅能反映成矿温压条件,而且对找矿能提供新的思路.在年轻斑岩系统中,典型蚀变矿物绿帘石和绿泥石可作为指示斑岩体(热源)方向的重要矿物,绿帘石中Cu、Mo、Au和Sn在钾化带附近含量最高,而As、Sb、Pb、Zn和Mn在远离矿体1.5km处含量更高(Cooke et al.,2014),绿泥石中Ti含量受温度控制,在靠近矿体附近有更高的含量(Wilkinson et al.,2015).这些发现无疑为年轻斑岩系统的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然而,目前所报道的研究实例基本都是年轻的斑岩系统,那么对于古老斑岩系统(如新疆的土屋斑岩铜矿)这些规律是否适用还存在疑问.

斑岩铜矿 绿泥石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勘探 找矿标志

肖兵 陈华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南昌

中文

411-411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