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古代康滇地区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性岩成因研究和成矿作用分析
新元古代的岩浆活动在康滇地区分布广泛,主要以酸性的侵入体和火山岩为主,伴随有少量的中基性岩石,但是对于其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却存在激烈争论.目前,对于扬子新元古代岩浆岩的成因及其构造背景有多种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地幔柱-裂谷模式(Li et al.,2003)、板片-岛弧模式(Zhou et al.,2002).另外,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与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铁铜热液型矿床.为进一步了解新元古代岩体的成因及其相关的成矿作用,选取龙潭箐岩体及铁矿展开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该地区铁铜矿床主要成矿物质来自于地慢柱作用导致地慢物质上涌,沿着大陆裂谷,把大量成矿物质从地慢到地壳,形成铁铜富集的成矿流体,随岩浆上升的过程中,遇沉积地层导致氧逸度环境发生变化(主要由氧化向还原过渡),导致岩浆中的铁铜物质沉淀富集成矿。
铁铜矿床 成矿作用 基性岩 地球化学特征
舒生远 杨晓勇 刘磊 刘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26;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四川成都610081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434-434
2017-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