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简帛说体故事与中国古代“训语”传统--以北大简《周驯》为例

2009年初,北京大学获得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竹简捐赠,其中完整简约1600枚.这批汉简全部属于古代书籍,据相关信息推测,“这批竹书的抄写年代应主要在汉武帝后期,下限不晚于宣帝”,可称之为“西汉竹书”.其中有一部以“周昭文公”训诫“龏(共)太子”为情节脉络、以讲述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以《周驯》为简背书题的竹书,整理者认为正是《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却己亡佚的道家类著作“《周训》十四篇”,并由记载的史事以及文字、用词、语法等特征判断其成书年代当为战国晚期.古文献中“训”“驯”相通,两部著作书题的确相关.无论两书是否确为同一部著作,这部完整的以“训”为题的著作的发现,为考察先秦“说体”之“训”类文本及“训语”传统提供了极好的凭据.

简帛文献 说体故事 训语传统

廖群

山东大学

国内会议

第六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147-158

2017-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