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适应与创造:论彝族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目前是彝族传统文化保存得最好的区域,但该区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仍面临断裂的危险;同时,某些传统文化事项又以“复振”的姿态在民问大行其道,这表明传统文化有有其重要存在价值.一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仪给该民族成员提供文化滋养;也能给人类共同文化提供新鲜血液.因此,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极有必要.事实证明立足民族传统根基,适应时代变化的民族文化能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在目前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社会中主要依赖于家庭和社区承担的传统文化传承功能大为弱化,个人的教育完成更多地依赖于学校;加上现在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使得通过学校教育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较有可行性.凉山州一些学梭的实践也证明了此种途径的有效性.

彝族文化 文化融合 文化创新 学校教育

刘星

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17年首届中国民族学青年学者论坛

兰州

中文

410-417

2017-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