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整合”课程实践研究
为什么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钱学森老人的惊天之问,引发的答案应该是多维的,很多年前叶圣陶先生似乎也早已给出一答:中国教育的弊端主要源于学科壁垒森严.什么叫学科壁垒森严?在苏州“对话雷夫”会议上,有人问:“你是教什么的?”中国一位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答日:我是教语文的!美国著名教育人雷夫回答说:我是教孩子的!显然,这一组作答也给了答案.主题整合课程:即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聚焦核心素养,关注个性兴趣,以主题整合为策略,开展主题跨界融通式学习,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同时,从社会生活出发,将学习触角伸向世界和未来,开发具有特色、适合校情、学情的整合式主题课程,且最终实施的课程成为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并完成的课程样态。其前提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它具有着主题性、整合性、创生性、开放性、情境性等特征。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只是个例子”,那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是积极鼓励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为此,努力在充分了解学情,对现有教材进行反思调整和二度建构的基础上,将再生性的、发展性的内容整合成课程或教材内容,由此向外作辐射式阅读,以此拓宽孩子的视域与生命成长的通道。
小学语文 主题整合 辐射式阅读 教学实践
朱爱华
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255-262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