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微量元素减排研究进展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微量元素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微量元素超剂量添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1945年,Braude首次提出在日粮中添加高剂量的铜(125~250mg/kg)可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1989年,丹麦科学家Poulsen首次报道了高剂量氧化锌(2500mg/kg)可减少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并具有促生长作用.白此,拉开了饲料中微量超剂量添加的序幕.到目前为止,猪饲料中铜的添加量往往在250mg/kg,锌(氧化锌形式)添加量剂量往往在2500-3000mg/kg.而猪对铜、锌的正常需要量分别为3-6mg/kg和40-120mg/kg,远远超过量正常需要量.2015年,农业部先后两次对全国饲料产品的抽查结果显示,饲料产品不合格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铜、锌严重超标,且情况较为严重,两者均占不合格产品的30%以上.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添加除了剂量问题外,还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饲料中微量元素普遍以无机盐的形式添加.无机微量元素吸收效果差、利用率低、杂质多、安全性差,长期大剂量使用必对动物生产及环境保护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动物饲料中微量元素盲目超剂量添加对畜禽健康、人类健康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公害,并且由高重金属畜禽粪便引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具有隐蔽性、累积性、难治理性。据业内专家介绍,仅修复一亩重金属污染耕地使之达到国家土壤质量标准的平均成本就是20万~40万,并且不能使之还原。值得庆幸的是,通过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目前在饲料微量元素减排方面已经显见成效,如微量元素小肽螯合物、纳米氧化锌及“理想微量元素模型”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然而,如何使已有的微量元素减排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如何综合多种措施实现微量元素的全面减排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动物饲料 微量元素 节能减排
田晓晓 孙安权 曹冬梅
奥格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41-143
2016-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