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亚海区喇叭藻海南变型附生细菌多样性研究

目的:对海南三亚湾鹿回头海区的喇叭藻海南变型进行共附生细菌多样性分析,为研究海藻与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 结果和结论:本研究获得52株细菌分离株,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36株分离株序列相似度为100%,定为同一种细菌,与Flavobacteriaceae bacterium(FJ526380.1)相似度96.5%,占绝对优势(69%),为优势菌;分离株4-35与4-42序列相似度100%,与Flavobacteriaceae bacterium(FJ526380.1)相似度96.2%;菌株4-16、4-48与Flavobacteriaceae bacterium(FJ526380.1)相似度分别为89.6%、87.7%,疑为新种;另外,还有分离株分属于Roseobacter sp、Rhodobacteraceae bacterium、Vibrio owensii、Celeribacter halophilus、Vibrio pelagius和口Alteromonas hispanica.将16S rDNA序列相似度100%的菌株取1株作为代表构建系统发生树的结果显示,获得的菌株聚为3支,分别为γ-变形菌中的弧菌(Vibrio),α-变形菌的红杆菌(Rhodobacteraceae)和拟杆菌门的黄杆菌(Flavobacteria).

喇叭藻 共附生细菌 菌群多样性

孙红岩 李言伟 林震嘉 张燕英 凌娟 董俊德 但学明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汕头大学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汕头大学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

国内会议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及成果产业化研讨会

广州

中文

112-119

2017-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