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颈动脉狭窄可分颅外段狭窄和颅内段狭窄.常因种族、地区、生活方式和遗传背景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近年研究发现,亚洲人群颅外段病变有增多趋势.有研究报道,中国的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造成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比较常见,丁建平等报道颅内动脉狭窄占37%,颅外狭窄25%.目前,国外机构对颈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导致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而国内这方面的报道还比较少。国外研究己在有症状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TCD检测到了高的栓子发病率,从而为在低灌注区域的栓塞机制提供了可能依据,因此认为栓子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是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打破了以往的观点:重度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梗死与狭窄远段脑血流减少相关的低灌注学说。对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治疗手段的选择和二级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急性脑梗死 发病机制 颈动脉重度狭窄 颈动脉闭塞
尹丹卫 尚广芹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124-127
2017-05-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