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类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日本游客云南游为例
现阶段旅游市场乱象描述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公民可支配自由时间的增多,旅游业蓬勃发展,云南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旅游相关开发和产品供给却出现了问题,这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多元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的力度不够,导致旅游产品线路单一乏味.产品同质化竞争使得利润空间急剧萎缩,零团费、负团费屡见不鲜.恶性循环下的低价团队游泛滥成灾,低价倾销造成的损失往往由导游以人头费的形式事前买单填坑.位于食物链末端的司陪人员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更有甚者为了回扣不惜持刀威胁游客,强迫其额外消费,推介有形和无形资源相互结合的乡村活态旅游开发模式。最近,各地都在开发乡村旅游。首先,它可以缓解景区节假日人满为患的困境,其次它可以给原住民带来农业之外的额外收入,平衡地区收支。乡村旅游开发的难点在于自然资源的极度相似性,由于许多开发商静态理解乡村资源,旅游产品最终落人单调乏味的境地。而人类学改变了这一切,人类学以其特有的有形资源加无形资源的方式,把乡村看作一个活态的整体。作为有形景观的农村,结合农业生活就构成了农垦景观。以云南省为例,日方在茶山地区开展了茶叶制作考察,在西双版纳考察了传统傣族织锦制作,而在位于越南的红河谷地,当地开发商设计了到农村插秧等旅游线路。而在一些住宿设施的选择上,有意识地选择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傣族的干栏式建筑、哈尼族的蘑菇房。无形因素中的节祭也成为构筑乡村旅游的活态因素,云南傣族的泼水节、白族三月三、彝族的火把节、纳西族的棒棒会等这些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结合动态的整体观和虚实结合的设计,大理的佛教之旅、红河州的滇越铁路之旅、丽江的东巴文化之旅、西双版纳的小乘佛教之旅都给了人们无限拓展的空间。
旅游市场 资源开发 地域特色 传统文化
朱鹏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95-102
2016-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