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生计参与的生态博物馆--对安吉生态博物馆在地化实践的人类学思考

人类学看问题,最重要的观照方法之一便是“整体观”(holism),人类社会中一个现象的出现,必定与其他多种现象相关联,不管是历时的还是共时的,生物的还是文化的,行为的还是心理的,生计的还是形而上的.由此,人类学常常被看作是一门整体性的科学.在人类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早期人类学尚未进入大学体系之前,博物馆曾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田野调查、博物馆和档案馆、教学,曾经被认为是人类学民族志的三大机制,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更被认为是“人类学的博物馆时期”.人类学被认为是研究人的学问,具体而言,可以看作是研究具体地方的人怎样通过创造文化来适应自然的学问.回到概念之初,将Oikos所代表的某一地域范围之上的社会组织、生活空间、生计方式、文化传统进行整体性呈现和保育,将“整体观”与“地方感”作为生态博物馆实践的双重考量标准。体现整体观,就不可回避将生计参与看作是家园纽带、整体纽带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现实基础。重视地方感,就是对于地方性知识的强调,从而通过多地化、多元化的生态博物馆实践实现文化多样性的最终目标。

生态博物馆 生计参与 文化多样性 人类学分析

葛荣玲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国内会议

2016年第四届旅游高峰论坛-民族旅游与传统文化

武汉

中文

219-229

2016-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