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域下“中国南方喀斯特”遗产旅游的在地实践--以广西桂林为例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2014年6月23日,从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消息,以桂林为首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桂林山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此次申遗成功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项目是由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组成的,总面积为12万多公顷.作为世界喀斯特地貌的一颗明珠,桂林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峰丛,它分布在漓江两岸,形成俊美的桂林山水风景.借鉴外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大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力度,理顺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经营模式,提升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品质,实现资源科学保护下的可持续利用和漓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尤其是在全域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加强漓江的保护管理完全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旅游增权,从人本主义出发,拓展社区参与的内涵,更好地推进中国南方喀斯特遗产旅游桂林在地化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遗产旅游 资源开发 经营模式 可持续发展
蒋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353-360
2016-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