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之辩:隐喻与明喻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研究综述
隐喻和明喻的差异性和同一性问题一直是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界关注的问题.以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传统修辞学家认为,隐喻即缩略的明喻,二者没有实质性差异;然而,当前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对“同一性”提出了质疑,认为隐喻和明喻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句法形式上,二者在理解和产出机制上也存在差异.本文遵循形而上至形而下的路径,分别尝试从哲学层面、语言学层面和心理认知机制层面对近年来隐喻和明喻的对比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以期对相关方面实证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
隐喻性语言 心理加工机制 同一性 差异性
陈宏俊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大连116024
国内会议
“语言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修辞学学会2017年年会、中国蒙古语文学会2017年年会、全国第二届蒙古语修辞学研讨会
内蒙古赤峰
中文
46-51
2017-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