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夏衍与广州湾的交集
作为中国著名文学家、报人,夏衍抗战期间长期奔波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等地,以《救亡日报》《华商报》《新华日报》为阵地,从事团结抗战、反对日军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工作。夏衍在此期间,曾两次路经广州湾,并撰有《广州湾通讯》一文,在广州湾名人史上留下了浓烈的一笔。在他的笔下,广州湾既是抗战期间中国联系海外的重要物资、人员的交通枢纽,也是畸形“繁荣”的法国租借地,这提示需要客观看待广州湾历史的多样性。另外,也要客观对待名人史,不可一味夸大名人对于广州湾的意义,如误认夏衍曾在广州湾逗留两月,并推行“小先生教学法”,强调为广州湾、湛江历史添光。夏衍与广州湾的交集不是偶然的,它反映出当时广州湾独特的历史特点:抗战“第三号孤岛”的法国租借地、优越便利的地理位置。这些独特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多样的广州湾,也使得这个偏居中国大陆南端的法国租借地第一次进入到夏衍等名人视野之内。
抗日战争时期 广州湾 城市形象 夏衍
陈祥军 张瑾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城市学院
国内会议
广东湛江
中文
79-98
2016-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