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中生有”到”借题发挥”--以中国昆曲博物馆为例浅谈非遗类社教活动的设计思路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博物馆教育正越来越成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博物馆社教活动,在教育方法上更为灵活,以体验式教学为特点,注重感性知识的积累;在教学内容上更趋多元,基于自身的馆藏和研究成果,每一个博物馆都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在教材选择上也不囿于课本,以受众的需求为蓝本.本文以中国昆曲博物馆社教工作为例,从容体需求、主体分析和发展方向三个角度,列举了非遗类博物馆社教活动的一些设计思路, 从“无中生有”到“借题发挥”,围绕着昆曲非遗社会教育这一主题,中国昆曲博物馆作出了诸多的尝试,有成绩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未来,中国昆曲博物馆社教活动还计划作为本馆特色展览和巡回展览的配套活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通过沉浸和体验的方式,改变人们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刻板印象,让昆曲文化成为具有民族代表性的共同记忆。
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教育活动 地域特色
张超然
苏州戏曲博物馆 江苏苏州 215005
国内会议
江苏无锡
中文
79-84
201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