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脂针”致面部多发性皮下溃烂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溶脂针”后所致面部多发性皮下溃烂、脓肿的治疗思路及疾病发生进展情况,分析疾病规律及治疗方法. 方法:8例女性患者面部多部位注射“溶脂针”后现硬结,增大后相继出现面部注射区域溃烂、局部红肿、皮温升高、针刺样痛疼等,外源性创伤性治疗后红肿硬结区域向周围组织侵及,局部切开减压、清创、冲洗、引流.溃烂红肿症状持续近3-6个月,逐渐排出黏液条索状物质. 结果:不间断冲洗引流1月后注射区域红肿硬结逐渐局限,红肿硬结逐渐消退,局限化脓后再次清创,排出黏液状条索组织后关闭切口.溃烂红肿期病理结果回示:“组织内见灰白色均质无结构样物,周边充血、出血伴炎症反应”.化脓破溃期示:局部组织化脓性炎,并多发性小脓肿及肉芽肿形成. 结论:“溶脂针”注射后容易造成迟发型排异反应,部分病例约30天左右发病,病程迁延不愈.保守治疗易导致局部红肿、破溃向组织深部发展,造成口小底大的病情特点.而外科处理干预则易造成红肿硬结区域扩散,最终导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凹陷及遗留瘢痕畸形.
皮下感染 溶脂针 临床治疗
徐扬阳 姜南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2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156-160
201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