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议和”与水泉互市
明朝中叶,太原镇长城偏关段共有六大隘口:红门隘口(今水泉村)、视远隘口(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小口子隘口(今万家寨镇正泥埝村北)、偏关西关河隘口(今天峰坪镇寺沟村西)、老营东关河隘口(今老营村东)、石梯隘口(今属河曲县).这些隘口皆处蒙古南犯的咽喉要道.明政府从宣德九年(1434)开始,在此筑墩堠、建望台、置重楼、起重墙、挖堑窖,布重兵控制把守.尽管如此,戒备森严、固若金汤的六大隘口仍屡屡被蒙古铁骑冲决,成为遭受蹂躏最多最重的地区.隆庆议和,熄灭了燃烧在长城沿线一百多年的战火,长城内外的汉蒙人民不仅可以在和平阳光沐浴下休养生息、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而且通过合理贸易、搞活流通积聚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民族融合。水泉营市场,属岢岚道管辖,设“宴敌所”,互市时在此设宴。长城上开左、中、右三处闸,蒙古族的马从闸进入水泉营市场。水泉互市是“隆庆议和”的重大成果,不仅作为活跃长城沿线贸易往来的坚固平台,也作为弥合长城内外汉蒙民族裂痕的高强度催化剂而为后人铭记,并且成为汉蒙两族团结、共同进步的历史见证和重要象征,永载史册,成为汉蒙两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继承。
隆庆议和 长城沿线 水泉营市场 明朝时期
李爱民
国内会议
山西大同
中文
89-92
2016-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