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兀惕·忽里”的契丹文还原
“札兀惕·忽里”是蒙古帝国创建者、后以“成吉思汗”闻名于世的蒙古人铁木真早年受封于女真金国的一个名分,是在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因协助平定阻卜(塔塔儿)叛乱有功而由丞相完颜襄授予的一个封号,其完整形式最先为世所知是在汉字记音本《元朝秘史》中,作“札兀惕中忽舌里”(第134节,总译“札兀忽里”)、“察兀惕中忽舌里”(第179节,旁译“官名”);另有第281节“札中忽敦”旁译“金人的”、同节“札中忽惕”旁译“金人每”.而专记蒙元太祖、太宗朝事迹的蒙古史著《圣武亲征录》则将此词汉字记音为“察兀忽鲁”,注释为“若金移计使也”.此外,波斯人拉施特(Rashid-al-Din Hamadani,1247-1318)在其所撰《史集》(Jāmi”al-ta wārīkh,成书于1300-1310年间)中,也留下了“札兀惕·忽里”的波斯文拼写形式.在内亚历史由中古时代向近古迈进之际,契丹文字作为首个创制并有规模文献留存至今的民族文字系统,上承中原汉地和西域回鹘的文脉,下启女真、蒙古等荡涤高度文明区域的民族国家,其枢纽性的中介地位毋庸置疑。随着契丹大小字材料的不断解读,两种契丹文字材料之间的相互印证,以及契丹文献同毗邻其他民族文字文献的互证,将会开辟对内陆欧亚草原文明的深入认识。铁木真的早期金廷封号“札兀惕·忽里”的彻底解读,正是这一设想的有力佐证之一。
契丹文 金廷封号 拼写形式 发音规律
唐均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30-134
2016-07-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