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路径”的扩展:堤堡文化中心及其当代艺术展示
博物馆学发展至今,除了关注原有的搜藏、展示、研究等功能,更进一步探问如何从族群或社群自身出发呈现文化的观点与诠释,以及对当代社会、环境做出回应.博物馆藉由与不断变迁的社会、物与文化交互影响,已发展出各种样貌,并成为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建立关联的重要场域.在大洋洲,博物馆实践发展出一种新形态—“文化中心”。以美拉尼西亚岛屿法属新喀里多尼亚(Nouvelle Caledonie)的堤堡文化中心(Jean-Marie TjibaouCultural Centre)为代表,其建造与成立源于岛上主要原住民族卡纳克人(Kanak )在历史、社会变迁中寻求文化认同再建构的过程,亦以响应大洋洲多族群岛屿常见的当代社会文化议题为核心宗旨。本研究透过田野观察及访谈,针对堤堡文化中心的建馆常设展、卡纳克与大洋洲当代艺术典藏(FACKO)年展、Ko Név(a)年度系列特展及近年几个重要特展进行研究,探究堤堡文化中心如何运用建筑空间、当代视觉艺术典藏与创作,制作具有卡纳克族文化特色及观点的展示实践。
博物馆 文化特色 艺术展示 建筑空间
林皓贞
台北艺术大学博物馆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9-86
2017-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