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博物馆与遗产旅游的人类学研究--以贵州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为例
生态博物馆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地域的产物。与所有西方概念一样,它在中国的实践带有非常浓重的本土色彩—与旅游开发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一些生态博物馆同时带有明显的扶贫目的。镇山村生态博物馆项目除与旅游开发密切联系外,具有明显的政府导向性,整个开发过程都由政府牵头并出资建设,发展程度受政策影响较大。实际上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还未被大多数居民认识,从当地行政部门到普通居民都将生态博物馆作为旅游业开发的招牌加以利用,居民的自主性未得到很好发挥。旅游只是生态博物馆本土化的方式之一,他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因此应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中国生态博物馆机制。
乡村规划 旅游资源 文化遗产 生态博物馆
刘俊军 金露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宁波大学中欧旅游与文化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1-180
2017-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