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文物回归的社会实践:以新西兰Te Papa博物馆返还Te Hau ki Tūranga会所为例

本个案研究讨论朗诺法卡塔部落如何在新西兰历史的脉络下如何失去Te Hau ki Tūranga会所,在殖民时期向政府提出两次请愿的过程与结果,以及最后如何藉由怀唐伊法庭的机制提出历史诉愿,最终获得经济与文化的赔偿,并回到Te Papa回归会所。Te Papa从一个殖民地博物馆到双元文化治理下新西兰唯一的国家博物馆,是如何从今日的视角看待此一文物回归事件的呢?就大历史面向的《怀唐伊条约》、Te Hau ki Tūranga个案历史及Te Papa在文物回归的社会实践等三方面讨论此文物回归事件的历程。本研究结论亦发现文物回归的实践与其文化脉络、社会发展及法律是否完备和互为关联,此个案展现出博物馆在面临重要藏品诉请回归时,重新回到社会实践的思考,以及是否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功能等问题。

博物馆 文物回归 文化诠释权 族群关系

杜丽琴

台北艺术大学博物馆研究所

国内会议

首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43-272

2017-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