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铜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不同时间段留取24h尿铜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二巯丙磺酸钠驱铜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在治疗中及治疗间歇期不同时间段留取24h尿铜的差异. 方法:对3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了大剂量二巯基丙磺酸钠(dimercaptosulphonate sodium,DMPS)驱铜治疗,每人每次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注射液2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6d为1个疗程,间歇2d,期间补充钙、锌、铁等元素.共治疗4周.观察HLD患者DMPS驱铜治疗前、治疗过程中第三天、第六天及治疗间歇期补钙过程中的24h尿铜量. 结果:HLD患者DMPS驱铜治疗过程中第三天及第六天24小时尿铜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驱铜治疗过程中第三天及第六天24小时尿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间歇期24小时尿铜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驱铜治疗过程中第三天及第六天均较治疗间歇期显著增高(P<0.05). 结论:在肝豆状核变性驱铜过程中,患者驱铜治疗中第三天及第六天较驱铜治疗前和驱铜治疗间歇期24小时尿铜含量显著增高,驱铜治疗过程中第三天与第六天24小时尿铜无显著差异,临床上应选择在驱铜治疗中留取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24h尿铜.
肝豆状核变性 二巯丙磺酸钠 驱铜治疗 留取时间 临床疗效
吕丹丽 韩辉 许金波 王艳昕 吴丽敏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合肥230038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合肥230031 安徽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合肥230001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河南开封
中文
448-450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