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味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紧张型头痛以往称为紧张性头痛或肌收缩性头痛,主要由精神紧张,颅周肌肉张力增高所引起的,临床上多以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是临床是常见的慢性头痛,临床检查常常没有阳性体征,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西医治疗多是对症治疗,一般使用抗焦虑药物、情绪稳定剂等.紧张型头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典型病例多在20岁左右发病,发病高峰40-49岁,终生患病率46%。本病在20岁左神紧张,首先影响心肝功能。人体的精神活动分属五脏,而心肝为主,心藏神,是一切精神活动之总司,故精神紧张,首伤心神,肝主疏泄,条畅情志,精神紧张,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气血不和,静脉不畅发生头痛,久劳伤筋时发生紧张性头痛的主要病机之一,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以及各种活动都会消耗气血,所谓“劳则气耗”。气血耗伤,精神神志活动以及筋脉肌肉失于荣养,发生本病。治疗予以调和肝脾,解郁、透风。故选用四逆散加味。“四逆散”本为张仲景治疗少阴病四逆之证之方,此方能疏利肝胆气机,为宣通气血之方。气郁之后,诸郁随生,畅利肝胆,疏利气机,则能兼解痰、食、湿、热诸邪之郁。周血海在《读医随笔》中说:“医者善于调肝,乃能治百病”。四逆散加味方中川芎善散少阳之风而散风邪;枳实破结下气;柴胡透邪升阳而舒肝,据现代医学研究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与枳实合用升降有序,使气顺痛止;白芍养阴柔肝止痛;丹参活血止痛,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甘缓扶脾,则肝之体用并调。该方配伍合理,药味较少,疗效确切。
紧张型头痛 发病机制 四逆散 临床药理 疗效评价
贺勇 顾峰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河南开封
中文
474-475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