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苦参碱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血管痉挛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5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模型形成后给予1mL0.9%氯化钠注射液及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60和120mg/kg)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共10天,在模型形成后1d、3d、5d、7d和10d处死大鼠取出大脑分离基底动脉,取各时间点5只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取各时间点其余5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ERK1/2、p38MAPK和JN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mRNA表达水平. 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d、3d、5d、7d和10d,小剂量组大鼠基底动脉血管直径、NF-κB、ERK1/2、p38MAPK和JNK蛋白表达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m RNA表达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d,大剂量组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这些指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d、5d、7d和10d,大剂量组大鼠基底动脉血管直径较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显著增大(P<0.05),NF-κB、ERK1/2、p38MAPK和JNK蛋白表达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均P<0.05). 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血管痉挛,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APK和NF-kB信号通路从而降低基底动脉血管炎症反应有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氧化苦参碱 实验药理
闻贤强 戴伟民 黄强 余国峰 严欣江
浙江中医药大学,310000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24000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河南开封
中文
576-581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