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火针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4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火针和温针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的即刻与近期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性. 方法:将84例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火针治疗组和温针对照组,每组42例.每日1次,分别治疗10次.采用改良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第2次治疗前和治疗10次对患者症状、功能及总分进行评定,同时根据中医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观察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10次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治疗前两组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及总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次后两组症状、功能及总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临床控制率为23.8%,总有效率为95.2%,温针组临床控制率为11.9%,总有效率为9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火针与温针均能有效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火针可即刻改善眩晕症状,近期疗效也优于温针.

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 火针疗法 温针疗法 临床疗效

范春兰 冯静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125

国内会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中医脑病大师论坛与学术交流大会

河南开封

中文

304-307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