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永乐大典》本《龙虎山志》残帙研究

中国的山水志编纂始于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各朝均有修纂,但数量不多,至明清方进入鼎盛.其中,元代的道教山志编纂颇引人注目,现存者有刘大彬《茅山志》、元明善《龙虎山志》、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邓牧《洞霄图志》(一作《大涤洞天记》)、陈性定《仙都志》等,山志趋于成熟.其中《龙虎山志》是第一部奉敕编修的山志,也是龙虎山的首部山志.此后,龙虎山作为道教中枢,屡有修志之举.《永乐大典》残卷今存《龙虎山志》若干条,其年代、内容、价值、入《永乐大典》之缘由等均有待分析,而修志者藉志书体现的时代特点、表达的政治立场,以及志书所反映的道教变化趋势更值得探究.在具体分析以上问题之前,笔者须首先梳理龙虎山的历修山志.

山水志 编修工作 《永乐大典》 《龙虎山志》

吴小红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国内会议

“历史文献与古代社会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539-554

2016-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