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而能語醫師色如土--以《皇門》為例檢視前人校讚古書的得失
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历经辗转传抄,讹脱衍倒之处甚多.前人综合利用各种校雠手段,对这些古书进行校勘和注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之前缺乏可靠的参照标准,对于前人校读古书的成绩难以做出客观准确的评判与取舍.当前地下出土战国秦汉简帛古书大量涌现,其对于校读传世古书的作用,正如现代医学中的X光照相或CT扫描,使人的五臓六腑纤毫毕现(肺腑而能语),病灶无所遁形.有了出土文献这一利器,不仅可以对前人校读古书的不少具体意见作出准确评判,更可以总结得失,归纳条例,为今后的古文献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古文献 整理工作 校读标准
馮勝君
吉林大學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75-185
2016-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