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孔庙祭孔及文化意蕴
首先,本文对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孔庙祭孔释奠历史进行了考察.其次,本文对关于孔子的封号和释奠规格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笔者认为,赵骏河先生所言祭孔释奠规格应与其身份相一致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祭孔的规格是大祀,那么就应该在孔子神位前陈设笾豆各十二,祭孔乐舞则应为八佾.但是,对于”至圣先师”的称谓是否妥当之说,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较真.因为”至圣先师”的封号是经过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帝因循和沿革而来,后来在明朝由嘉靖皇帝钦定,然后又经过顺治帝的反复,最终继承和延续下来,直到现在依然如此.第三,本文探讨了祭孔释奠的时代性问题.最后,本文探讨了祭孔释奠的文化意蕴.祭孔释奠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着丰富完备的具体内容,兼有礼乐歌舞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它同时也包含着重要的文化意蕴.
孔子庙 祭孔活动 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
常会营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国内会议
安徽旌德
中文
375-387
2017-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