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坞电影中的动物性与离散华族性初探--以印尼华裔导演Edwin电影为例
本文探讨了华莱坞电影《想飞的盲猪》和《来自动物园的明信片》——中所呈现的动物性和离散华族性.本文认为,一方面,针对Edwin电影中的动物性和动物歧视的探讨呼应了新近文化研究中的对动物性研究的关注和转向,另一方面,用动物性研究的视阙丰富了对于后苏哈托时期离散华族性的探讨.如果在《盲猪》中,华人与动物性相连更多的体现了多形态反华暴力的隐喻性和符号化的话,那么在《动物园》中,电影动物性与华人之间的触碰则体则表达了一种更加多元的身份政治的想象.一方面,本文希望不断扩展和丰富华莱坞电影的概念和意涵,将跟过海外华人导演融入到华莱坞的视野中来,另一方面,本文希望采用这种新的文化研究反思为理解电影离散华族性和跨国性提供一些有趣的洞见.
电影作品 离散华族性 符号学 华裔导演
邱子桐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国内会议
2017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新世界注意视野下的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
浙江宁波
中文
617-624
201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