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多元化资讯媒体环境中的“抗争范式”--基于2002年至2017年澳门抗争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
美国学者对于抗争传播的研究显示,主流媒体扮演着社会管控机制(agents of social control)的角色,以维持现状(status quos).新闻媒体普遍采用特定的报道框架以边缘化本国的抗争事件,这一现象被特征化为“抗争范式”(protest paradigm).随着媒介环境的发展以及抗争诉求的多样化,抗争事件的媒体表征越来越具复杂性.新闻报道的“抗争范式”及抗争事件本身都被作为变量加以实证化测量,媒体生存的宏观环境影响也被涉及.为检验在异质化的媒体环境中“抗争范式”的适用性,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香港和澳门的报纸对2002年到2017年澳门抗争事件的报道,来检测多重因素如何共同影响和架构有关抗争的报道.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澳门地区,相比于中立性以及激进性的媒体,保守性媒体会更多地采用“抗争范式”来边缘化抗争者.当诉求者们采用较为极端化的抗争策略时,新闻内容会趋向负面.而当抗争事件聚焦于澳门地区分歧较大的政治议题时,媒体报道中“抗争范式”的特征却并不显著.随着年份的推移,抗争报道中的负面成分变得越来越少.抗争事件的新闻报道受制于政权现状、媒体与抗争事件三者的交互关系,结合研究发现,在文章的最后本文提出了三元动态互动的理论模型,以更好地解读媒体对抗争事件的架构过程.
新闻报道 抗争事件 媒体立场 政治体系 公信力
徐敏 陈怀林
澳门大学传播系
国内会议
2017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新世界注意视野下的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
浙江宁波
中文
321-337
201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