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布局和建置的考古学研究
齐长城是东周时期齐国修筑的大型军事防御工程,是山东境内规模最大的建筑遗迹.它西连济水,北连渤海,东跨泰沂山系以至黄海,将渤海(古称北海)、黄河(古济水)、黄海(古东海)串联到一起.齐长城始建于齐宣公十五年(公元前441年),其后威王、宣王、涽王时期逐渐加筑完成.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之后,齐长城被破坏和废弃,共沿用了二百余年的时间.到晚期尤其是清代时,齐长城的部分段落仍作为军事防御工事被加以利用.1977年,齐长城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的兴废与齐围历史及东周时列国关系息息相关,因此历来受学界的关注.本文以考古调查为基础,结合文献和出土文物对齐长城的布局和建置进行分析和研究.
考古学 齐长城遗迹 规划布局 文物保护
张溯 王泽冰 张子晓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临沂市沂州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内会议
山东临淄
中文
279-297
2017-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