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评价”策略的应急避护场所评估探索--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近年来,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得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频发,洪涝、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城市安全.为了有效降低灾时人员伤亡,做好应急避护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应该合理布局应急避护场所、保障城市安全.城市应急避护场所规划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但在现阶段的大多数应急避护场所规划,编制上存在技术思路不清晰、规划方法不严谨、缺乏评价支撑等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分析评价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支撑,作为国土空间规划横向传导编制体系下的应急避护场所规划,对综合灾害风险与可用资源的评估同样不可或缺.本文以广州番禺应急避护场所规划为例,初步探索了在总结提升”双评价”技术内涵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与网络分析手段得出综合灾害风险性评估与应急避护场所可用资源评估,再以”落实-校核-新增-再校核”为支撑,精细化规划布局,为规划的可实施性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规划 应急避护场所 环境承载能力 风险性评估
冯智勇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2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