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共享单车带来的公园绿地慢行可达性变化及规划应对--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公园绿地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的生态和休憩场所,在共享单车出行成为人们日常出行重要选择的大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也发生巨大变化.本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利用基于ArcGis平台的网络分析法,分别分析公园绿地的步行可达性和骑行可达性并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主城区尺度上,共享单车增加了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特别是针对15分钟以内慢行出行的服务范围,扩大超过20%;使武汉市主城区超过50%的人口能够在5分钟以内慢行到达最近的公园绿地,增加了30%,超过90%的人口能够在15分钟以内慢行到达最近的公园绿地,增加了约17%.在街道尺度上,共享单车的普及对不同街道的影响差异很大,并从自身公园绿地资源、道路通达性等方面简单分析了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分析了慢行可达性变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及规划应对:①改变了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影响未来公服设施布局;②公园绿地布局要综合考虑周边居住人口,出入口位置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其可达性;③对于公园绿地慢行可达性差的街道,要在居民分布集中的地段适当增加公园绿地,从而减少不同地区的公共资源供给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公园绿地 规划布局 共享单车 慢行可达性

张秋圆 郭亮 祝芸依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重庆

中文

1-11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