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宜居性评估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以长沙都市区内719个社区为例
社区环境宜居性评估是细化城市宜居性评价、量化社区环境宜居性程度、优化社区尺度的宜居性空间格局及关键问题,是实现城市宜居性精准治理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建立社区环境宜居性评估框架(CLAF),明确社区环境宜居性评价流程、要素体系及数据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长沙市都市区718个社区为例,评价结果表明:①都市区约83%社区处于”一般”等级及以下,而从区县层面看,整体可以分为三个梯队;②社区环境宜居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交通发展理念、城市发展阶段、公服配置模式等三方面;③宜居性评价等级并不能全面反映社区所存在问题,需梳理评价过程一张表总结出各社区建设短项.据此,从区县层面、要素体系、规划建设等三个层面提出与实体空间规划或建设相匹配的建议.本研究可在社区环境宜居性评价流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路径、数据方法组织以及评价结果挖掘等方面为城市宜居性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探索.
社区规划 人居环境 宜居性评价 空间特征
周健 黄军林 曾钰洁 段献
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4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