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启示
收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年县级以上行政单元数量和主要行政区划调整政策,全局性描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过程、阐述城市发展路径和管辖权力分布的变化.发现:区划调整过程呈现”恢复和设立县级市时期-调整期-”撤县设市”集中期-”地市合并”集中期-停滞期-”撤县设区”集中期”等阶段性特征,同时设市城市经历了”中小城市增加-核心城市强化-稳定-大城市增加”等发展阶段,1997年以后,具有独立管辖权力的行政单元数量有所下降、管辖权力向核心城市集中,这有利于缓解市场分割,但也可能降低市场活力;在东、中、西部地区中,东部行政单元数量下降幅度最大,西部县级城镇体系仍在建设中;在东部典型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京津冀行政单元数量减少最明显,本就十分突出的核心城市管辖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与其他两个区域相比,行政权力在京津冀空间资源配置中发挥了更重要的角色.未来中小城市随着”县改市”审批进程的加快将有所增加,但这些调整仍未能跳出依靠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区域问题的惯性.
城市规划 行政区划调整 管辖权力 时空分布特征
胡若函 赵星烁
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1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