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文脉解读与延续探索--基于天津西沽地区现状的反思

城市文脉由历史文化街区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共同体现,紫线外的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由于缺乏政府与社会的关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在更新中出现居民重置甚至全盘重置的现象.西沽是天津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典型代表,其空间形态反映出沽水文化、运河文化印记,是天津城市历史记忆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天津西沽地区为例,从西沽的历史文化、格局肌理、空间要素等方面,解读西沽文脉的独特性、逻辑性、经久性特征,阐述西沽空间形态背后的文化精髓.在分析西沽建筑破败、文化衰落、住民流失的重置现况的基础上,以小见大,对当前非保护类历史街区文脉的传承和延续进行探索,以保护文脉的”独特性”、”逻辑性”、”经久性”特征为核心,提出”逻辑性保护、独特性活化、经久性延续”的街区文脉保护与延续建议.最后对当前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重置现象进行反思,以期重新认知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空间形态背后的文脉价值,减少全盘重置现象,更好实现对城市历史记忆的保护、城市文脉的完整延续.

非保护类历史街区 空间整治 文化软硬结合 住民原真性

胡若涵 许熙巍

天津大学

国内会议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重庆

中文

1-10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