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灾害响应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美国和日本的思考

全球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得城市面临严峻的风险和威胁,面对诸多类型的自然灾害,增强灾中政府、社会组织及公众等多元主体的灾害响应能力是促进救灾协同的有效手段,亦是提升灾害响应效率的关键.灾害响应中情况更多变、主体更多元、环境更复杂,对多元主体协同性要求更高,目前中国灾害响应协同治理仍存在缺乏立法保障、缺乏协同机构、缺少多主体信息沟通平台、缺乏社会力量保障等问题,学习国际经验有助于加强中国灾害多元主体协同性建设.本文基于美国和日本灾害响应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经验,认为良好的灾害管理体制、多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与成熟的灾害信息化管理平台是灾害响应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基础,通过灾害中政府、社会组织及公众的救灾模式总结,为中国灾害响应多主体协同治理提出以下建议:(1)建全灾害响应法治化建设,鼓励社区级灾害响应制度构建;(2)增强多元主体协同性,提升协同共治水平;(3)创新灾害系统信息化响应平台,促进多媒介融合发展.

自然灾害 协同治理 政府职能 社会组织 公众参与

刘宏波 施益军 翟国方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重庆

中文

1-11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