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灌区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研究
以都江堰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历史文献与地图数据、卫星影像等,从雏形时期、发育时期与突破时期三个阶段,分析和探讨都江堰水利建设与都江堰灌区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进程的关系特征.研究表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其灌区城市从雏形时期小而分散于河流两侧的布局形态,转变为发育时期向都江堰—郫县—成都市这条中脊线聚集,且围绕水网系统呈现出规律的扇形排布形态,以及至突破时期转变为基于扇形结构,以成都为中心沿道路生长排布的形态.文章试图通过对演进历程的分析,探讨古人水系建设的经验与智慧以及其对城市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的重要意义,为当代城市建设带来三方面启示:(1)历史脉络和文化气质的传承与延续;(2)水系生态服务功能的修复与善用;(3)尊重自然的治水之道的弘扬与发展.
灌区城市 空间形态 历史文化 生态服务功能 水资源治理
高心怡
重庆大学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0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