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施效果的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多元主体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由中共南京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发动的南京市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竞赛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两届,体现了南京市委市政府对于社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成为社建部门主导的社区建设型社区更新的典型范例.该活动以需求为导向,选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微公共空间,通过完善配套设施,重塑生活区域功能,提升生活空间品质;通过项目的组织和开展,并采用”上下结合”推动实施的模式,有效提升和培育了基层社区组织的能力;通过组织市民、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士等多方群体的共同参与,实现各方协同、多元共治.本文结合项目实施运营的时效,分别基于实施程度和实践路径对2017、2018年南京市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项目进行了归纳总结:只有在多元主体合作、有效机制支撑下,才能真正涌现出良好的设计与施工效果,这是社区微更新提升质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笔者从多元主体视角提出优化策略,希冀对未来微更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城市规划 社区公共空间 微更新策略 多元主体
刘思利 王天为 王承慧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2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