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河空间的价值发现与活化再生策略研究--以万泉河城市设计为例
为应对新常态下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挑战,城市更新更加注重日常生活空间的活化再利用与人本实践.城市滨河空间是既有城市空间更新的重要类型,是提升城市宜居性、活力度和幸福感的重要空间支持.基础设施型河道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交叠,具有可活动、网络状、多样化、公平性等特点,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补充,是日常社会生活的容器,而其价值与意义在更新实践中被严重忽略.本文以北京万泉河城市设计为例,从杂糅并置的物质空间、连接不畅的使用空间和消失割裂的历史空间三方面揭示河道空间利用的现实问题,在讨论基础设施型河道特征的基础上,从品质优化、活动整合、文化再生、机制引导四个维度构建活化再利用的策略体系,完成向日常性公共空间的转型.
城市滨河空间 品质优化 活动场所 文化再生
王宇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2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