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激烈,建设用地的粗放型增长和不合理开发引发了生态失调或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问题.因此,综合分析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对于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采用统计数据、遥感数据和规划数据,在梳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自然保护区(含森林公园)、河流湖泊、基本农田和土地利用等评价因子,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分析增城区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增城区整体生态适宜性适中,不适宜、较不适宜、较适宜和适宜的土地分别占全域面积的19.92%、16.24%、35.28%和28.56%.同时不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于河流湖泊周边,此外北部生态区和中部山谷也有集中分布;较不适宜建设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山体向平原过渡的地带;较适宜建设区域则主要集中在北部平原和丘陵地带,其余地区为适宜建设区域.(2)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为:北部和中部区域由山谷向平原逐渐增强,南部和西部区域的主要沿河流湖泊向外围增强.最后为推动增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提出发展策略.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 生态适宜性 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毕瑜菲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重庆

中文

1-10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