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洪韧性视角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路径探索--以重庆市铜梁区为例
城镇化导致城市地表不透水面积显著增加,水文过程受阻,而气候变化导致了频繁、剧烈、难预测的雨洪事件,故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加剧,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绿色基础设施因弹性的调蓄手段、多元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成为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在雨洪韧性城市构建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提出了适应、共生和利用的核心理念,近自然化、多尺度协调、模块化的规划策略,并以铜梁主城区作为案例,探索雨洪韧性理念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多尺度规划路径:区域尺度基于生态敏感评价构筑铜梁主城的山水安全格局;城市内部尺度基于水文循环构建绿色空间网络;社区及场地尺度落实绿色雨水设施的建设导则及坡岸处理措施.从而增强社会和自然资源的复原性潜力,促进城市的多元性、恢复性、冗余性.
城市规划 绿色基础设施 雨洪管理 韧性理念
冯矛 张涛
重庆大学 同济大学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2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