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视角下的秦岭城乡空间发展路径研究
秦岭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近年来,伴随着快速城镇化的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与日俱增,亟待优化区域城乡空间布局.本文以区域协调为视角,以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地区为研究范围,运用历史地图、卫星遥感、人口及经济普查等数据描述区域发展态势,并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构建城镇联系网络,对秦岭地区城镇的发展特征与演变趋势,以及城镇空间发展路径等做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一是秦岭地区城镇沿江边、路边、山边布局,并依托资源点形成了点状集聚特征.二是历史时期的秦岭内外部城镇发展呈负相关关系,即外围城镇发展较好时内部城镇收缩,外围城镇发展衰落时内部城镇扩张.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外围高,腹地低”的特征.四是秦岭内部城镇间联系较弱,内部城镇与外围中心城市联系较强,秦岭南北麓中心城市也存在着较强联系.因此,未来的秦岭城乡空间发展,应该逐步从传统的点轴开发模式向区域协同开发模式转变,以跨区域及区域内部的双重协调为重点疏解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压力.
城乡规划 空间布局 点状集聚特征 区域协同开发模式
王海涛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0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