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武汉市汉口原租界区街道分类分级探索及实践

街道作为城市生活的容器,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也强调了街道在塑造城市风貌差异的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现实管理中,针对历史风貌保护街区中街道的管控要求比较单一.以武汉市为例,目前全市构建的保护规划框架体系侧重于街区面域的导控,街道线性空间管控相对欠缺.而历史保护街区街道依然沿用城市一般地区”快、主、次、支”的传统分类,”历史风貌”及”公共活动”等管控要素存在缺位,一方面导致详细规划编制及管理上位规划依据不充分,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实际城市建设中,特别是重大交通市政工程等对原有街巷尺度的破坏.因此,开展以历史街区街道为对象的研究及实践工作,构建”历史风貌”、”公共活动”、”交通”三重属性的街道分级,与既有”面域层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形成完整的街区—街道图底关系,共同指导历史风貌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满足当前日益精细化管理要求.

历史文化风貌街区 线性空间 分级工作 修建性详细规划

王玮 刘小漫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重庆

中文

1-13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