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建筑现象学的古城历史街区生活空间重构--以平遥古城武庙街区为例

生活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居住与活动的物质载体,承载了人的感知与记忆,从而被赋予了社会和文化的特性,比抽象和精确的几何空间更人情化.因古城建筑密度较高,开放空间较少,加之旅游业发展对生活性的挤压,古城中历史街区长期存在的居民日常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愈发严重.并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的品质.采用建筑现象学理论剖析古城历史街区中物质空间的客观组成要素,叠加居民日常活动的感知与体验赋予街区空间以场所意义与精神.并以人居型世界遗产平遥古城中的武庙街区为例,将其生活领域基于居民生活感知与客观物质空间的叠加进一步划分为起居场所、生活服务场所、邻里交往场所、文娱场所四种类型,并提出”管理整治-结构补充-系统整合-活化提升”的街区生活场所重构策略.以延续古城生活性、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并激发古城历史街区的活力.

历史街区 生活空间 重构策略 建筑现象学

杨光灿 何依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重庆

中文

1-9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