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国特色的制度视角和城镇化战略的一种解读
本文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与渐进型城市化战略视角探讨了乡村振兴与两者的基础理论、联动机制,提出振兴路径以及政策设计重点.结果表明:①中国在渐进制度改革下已进入”双重转型”时期,”发展转型”与”制度转型”的焦点均在下一步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国特殊的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形成的渐进型城市化改变了工业化、城市化的一般发展趋势与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自然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②城乡一体化转型进程经历着深刻变革,退出的动力、进入的身份、流动的要素是其转型的主要表现形式,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有流动无迁移是其显著发展特点,无法形成一体化的现代化格局,剩余价值转移和城乡发展差距扩大(无法维持人数众多的社会富裕)是其核心问题.③如今中国城乡关系改革已进入一个十字路口,乡村振兴中农村人口的分配与迁移(是否迁、迁多少、怎么迁等问题)以及迁移引发的过度城市化与城市病的阵痛值得进一步的探讨,这也涉及改革能否触及制度核心的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乡村振兴要与下一步人口城镇化战略实现一体化发展,若城市的资源都不能流入乡村,乡村振兴就不能有高质量的发展,因此要打破城乡要素分配的双轨制,推进城市要素离城进乡才能进一步实现空间资源的自由配置.④中国的乡村发展分化、代际分割、双重脱嵌(传统脱嵌与制度脱嵌)问题严重,重建乡土价值观引导人性向乡土的主性回归是振兴的根源驱动因素.
乡村振兴 制度安排 城镇化战略 价值取向
刘清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9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