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村庄空间形成机制研究--以星台镇11村为例

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市民化转移,导致乡村劳动力不足,乡村”空心化”等问题层出不穷,乡村空间活力日益衰退.笔者通过对星台镇11村的实地调研,发现此类型村庄中上述问题愈加凸显,这类村庄何去何从成为笔者思索的问题.因此,在本文首先构建了评价体系对该地区的村庄类别进行了划定,包括了紧缩型、管控型与增长型三种,继而论述了各类村庄现状空间在空间形态、空间结构方面的特征;并总结出村庄空间形成的各影响因素,对村庄空间的动力进行了判定与提取,其中驱动力包括了设施提升、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瓦解力包括了人口流失;不同村庄所受到的空间动力组合不同,导致其动力机制也不尽相同,笔者经过分析提出紧缩型村庄受到的动力机制为人口流失+设施提升,管控型村庄受到的动力机制为人口流失+设施提升+设施农业,增长型村庄受到的动力机制为设施提升+设施农业+乡村旅游.

村庄规划 空间特征 人口流失 设施配置 旅游开发

梁梦楠 李超 杨梓艺

沈阳建筑大学

国内会议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重庆

中文

1-18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