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网络数据的前门与大栅栏历史街区活力比较研究

前门大栅栏地区自明清至民国一直是北京城内最重要的商业中心,20世纪50年代以来其商业功能开始逐渐衰败.在经历第五次改造后,两条大街于2008年北京奥运前期开街.开街以来社会舆论对两条历史商业街褒贬不一,但都普遍认为大栅栏人气高于前门.本文通过大众点评网数据及人口热力数据,对这一社会认识背后的数据表征与现状情况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北京旧城内最重要的两条商业街的改造更新提供借鉴与参考.笔者认为前门大栅栏地区的实际城市功能担当已经演变为”以展示传统商业文化为主的北京商业副中心”,并基于商业吸引力、商业功能密度和商业混合度三个角度的数据分析对两条街道人口热力比较结果进行解读,认为前门与大栅栏老字号商业店铺发展较好,但与北京商业文化相关的普通商业店铺比例设置均不高,同时前门大街的商业密度与混合度均较低.优化商业业态配置角度,是未来提升前门与大栅栏历史街区活力的一个着手角度.

城市历史街区 商业业态 活力评价 网络数据

吴奇霖 贾宁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重庆

中文

1-11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