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中发展--名城保护体系演进的南京经验
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84年便率先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方面的探索.40年间伴随时代更迭政策变革,南京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方面的不断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积累的丰富经验与遇到的诸多问题,都具有学术前沿性,采取的经验与创新的办法也具有相当的推广意义.其中保护框架体系的建立、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以及最终形成”五类三级”的保护框架,就是保护规划中较为突出的创新工作经验之一.本文从南京名城保护体系演变出发,回顾不同时期保护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保护体系、保护内容,支撑保护体系发展演进过程;同时对保护体系内各个保护类别相关概念的生成和演变过程进行具体分析,从梳理各类别概念到内涵的逐渐明晰的过程,结合对每个类别保护成果的分析,探讨目前名城保护体系的保护机制的完整性、不同类型保护对象的意义及保护方法的合理性,为同类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的完善及演进提供经验借鉴.
历史文化名城 资源保护 规划体系
石洁 张峰 侯莹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11
201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